第五節(jié)關于母乳喂養(yǎng)的常見問題嬰兒吃奶時的常見問題
一、嬰兒吃奶時的常見問題
1.哺乳的期限
世界衛(wèi)生組織、國際母乳會等都要求純母乳應喂至6個月,母乳喂養(yǎng)應至少12個月,最好到2歲。很多調查表明,母乳喂得時間越長,零兒日后患癌癥、腦膜炎、骨質疏松、糖尿病和哮嘴等疾病的概率越低。
2.喂奶的間隔
一般情況下,母乳喂養(yǎng)的新生兒白天每1 ~2小時就要喂一一次,以后延長到每2-3小時喂一次,夜間要喂2~3次。這種吃奶間隔與嬰兒胃腸道的生理特點有關。母乳在嬰兒胃中需2 ~3小時排空,夜間睡眠時胃排空時間有所延長。
孩子出生后前幾個小時和前幾天要多吸吮母乳,以達到促進乳汁分泌
的目的,孩子饑餓時或母親感到乳房脹時,可隨時喂,也叫按需哺乳。
孩子出生后2-7天內,喂奶次數需頻繁,以后通常每日喂8~12次。3.兩側乳房均衡喂奶
不要只用一側乳房,因為長期偏好使用某一側乳房哺乳將導致該側乳房大于另一側,不喂奶的一側乳房泌乳量將明顯減少甚至停止泌乳。此外,隨著嬰兒快速成長,每次需奶量將隨之增加,此時一側乳房的奶將不能滿足嬰兒的需要,故應維持兩側乳房正常泌乳。
如果嬰兒每次只吃側乳房, 吃奶后能安靜睡眠1~3小時,每周體重增長125克以上,說明一側乳房的奶能夠滿足該嬰兒的營養(yǎng)需要。此時兩側乳房應交替成為第一-次吸吮的選擇,可將安全別針放在嬰兒最后吸吮的乳房上,作為下次首先吸吮的標志。
4.嬰兒嗜睡影響吃奶
如果純母乳喂養(yǎng)的嬰兒超過3小時不吃奶就應該叫醒他,以防其發(fā)生低血糖。可用溫濕毛巾置于嬰兒的前額使孩子睜開眼睛,也可輕輕上下晃動嬰兒頭部及,上身叫醒嬰兒。
對于2個月以內的小嬰兒如果總是長時間睡眠,幾乎每次吃奶都需要叫醒,應及時確認是否為病理性情況。因為患有某些疾病的嬰兒也會出現(xiàn)類似表現(xiàn),同時伴有對刺激反應差、面色蒼白或發(fā)灰、四肢發(fā)涼、呼吸急促、不哭不鬧、精神萎靡等癥狀,此時應及時診斷和治療原發(fā)病。
5.喂奶時,嬰兒時吃時停的問題
在出生后前1周,部分產婦只分泌少量的乳汁,此時嬰兒吃一- 會兒停一會兒或吃兒口就人睡是正常的,因為嬰兒需要用較大力量吸吮才能吸出少量乳汁,所以需要間斷休息,而這些乳計已能滿足嬰兒的需要,因此,嬰兒會滿意地人睡。
當產婦奶水分泌增多后,有的嬰兒吸吮1分鐘就睡著了,或總含著乳頭不松口,或含著乳頭人睡,但很快醒來就哭鬧的,說明沒有吃飽。這表示該側乳房可能已無乳汁而孩子并未吃飽,應及時換吃另一側乳房。相似的情況也見于衣著過多或包裹過厚的嬰兒。
除上述情況外,有少數嬰兒總是吃一會兒、休息一會兒, 或睡1個小時后再吃,此時不應催促,產婦可以與嬰兒同步休息,即孩子想吃時喂他,嬰兒想睡時母親也一起休息。 這類嬰兒1-2個月后吃奶的速度會加快,并
且吃奶的間隔也將逐漸形成規(guī)律。
6.旱產和低出生體重兒的喂養(yǎng)
由于早產和低出生體重兒各器官功能不完善,如吸吮力弱,責門括約肌松弛,胃容量小易溢奶,腸道肌張力低,易腹脹,易出現(xiàn)喂養(yǎng)問題。因此,哺喂早產兒時應盡早開始母乳喂養(yǎng),如有條件還應加喂母乳添加劑,促進早產兒對母乳的消化和吸收。
部分早產和低出生體重兒剛出生時不會吸吮乳房或吸吮力較弱,此時可將乳汁擠出后用湯匙喂,應少量、多次喂養(yǎng),體重越低喂養(yǎng)次數越多。此外,應在醫(yī)生指導下,在嬰兒出生后2~3天補充維生素K1和維生素C預防自然出血,1~2周添加維生素D預防佝僂病,1個月開始添加鐵劑預防缺鐵性貧血。
7.嬰兒拒絕產婦乳房的原因和解決方法
在為新生兒哺乳時,通常會遇到嬰兒拒絕產婦乳房的現(xiàn)象,其原因和解決方法大致如下:
產婦的乳房可能因為腫脹(乳汁過多、有疼痛感、變硬)而使新生兒很難吸吮。遇到這種情況,護理師可以用一塊溫熱、柔軟、潔凈的棉布幫產婦熱敷乳房或用熱水浸泡乳房以減輕腫脹,也可以試著擠出一些乳汁,使乳房稍微松軟一些。這樣一來,嬰兒就比較容易吸吮乳頭,不會再拒絕產婦的乳房了。
產婦的乳汁流出得太快會使嬰兒吸吮嗆著,因此而拒絕產婦的乳房。這時,產婦可以先擠出一些乳汁,以減輕乳房壓力,使乳汁流出不至于太快;另一種辦法是,用中指和食指夾住乳房,減小乳汁的流量。
產婦的乳房可能會蓋在嬰兒的鼻孔上,導致嬰兒因呼吸困難而拒絕產婦的乳房。這時,只需要產婦輕輕地將乳房移離嬰兒的面部,嬰兒就會愿意吃奶了。
另一種導致嬰兒不吃奶的原因是嬰兒的鼻子可能不通氣,吸吮時因呼吸受阻而影響吃奶。解決的辦法是清除鼻腔分泌物或遵醫(yī)囑使用一些滴鼻劑,嬰兒鼻子通氣了,自然就會吃奶了。
8.喂奶后打嗝的處理辦法
嬰兒吸奶時咽下空氣會感到很不舒服,尤其是嬰兒劇烈哭鬧后,如果立即喂奶將會導致吸人大量空氣,如不及時拍嗝則很容易吐奶。因此,每次哺乳后應幫助孩子打嗝。為嬰兒拍嗝時將其豎抱,讓其頭部輕伏在自己前上,由要兒腰都往上輕拍他的背部,或者讓嬰兒俯臥在自己的大腿上,再輕拍他的背部。
9.溢奶的處理辦法
南溢奶是指新生兒吃奶后不久從口中流出奶液,原因主要是生理性的,即由于新生兒智為橫位,且容量較小,胃的人口處責門肌肉發(fā)育不成熟、關閉不嚴,而出口處幽門肌肉張力高,造成奶進人冒后易反流。此外,不適當的眼養(yǎng)和護理方法也會引起溢奶,如喂奶過快,一次吃奶量太多,人工喂養(yǎng)時奶嘴孔太大,喂奶前嬰兒過度哭鬧吸人大量空氣,喂奶后立刻將嬰兒平放在床,上或翻動嬰兒等。
對于易溢奶的嬰兒在喂養(yǎng)和護理時應注意:
(1)哺乳時保持平靜、舒適。
(2)如果開始喂時乳汁呈嘖射樣,可先擠出少許再喂。
(3) 新生兒每次喂奶量不應太大。
(4)選擇低流速奶頭或以奶瓶倒立時奶滴狀連續(xù)流出時的奶孔大小為宜。
(5) 喂奶前避免嬰兒過度哭鬧,應在嬰兒非常饑餓前就開始喂奶。
(6)喂奶后將嬰兒豎抱,頭靠在自己肩上輕拍后背5~10分鐘,待嬰兒將吞人的空氣排出(打嗝)后再將其右側臥位放在床上并將床頭墊高,或將其頭高腳低傾斜30度抱半小時。
(7)換尿布應在喂奶前進行,做操、撫觸最好在兩頓奶之間進行。10. 喂奶時應避免的姿勢
總體 上講正確的喂奶姿勢就是體位舒適,母體緊貼嬰兒,防止嬰兒鼻部受壓,保持產婦手的姿勢正確。
喂乳時產婦應避免長時間低頭看著要兒, 否則產婦呼出的廢氣會使要兒呼吸困難。因為產婦呼出的廢氣主要是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比空氣重,如果是坐著哺乳,呼出的廢氣正好將嬰兒整個臉部覆蓋,容易導致嬰兒缺復。正確的方法是將頭稍微偏向一邊, 或有意識地避免直接對著要兒的面部呼氣。
11.母乳喂養(yǎng)期間給嬰兒補充喂水的情況及處理辦法
與配方奶不同,母乳本身含有很多水分,純母乳喂養(yǎng)的嬰兒在4個月產婦護埋前,都不用額外補充水。但天氣太干燥、太熱,出汗多的情況下,可給予補充少量水分。6個月后,因為鋪食添加的需求,可以考慮在兩餐之間適意補充水分。
12.新生兒需要額外補充維生素的情況及處理辦法
新生兒是否缺乏維生素,要根據產婦在孕期的身體狀況進行判斷。_般健康孕婦分娩的新生兒,很少缺乏維生素,因此不需要額外補充。
如果孕婦妊娠期維生素攝人嚴重不足、胎盤功能低下或發(fā)生早產,新生兒就可能缺乏維生素D、維生素C、維生素E和葉酸,所以,要根據新生兒維生素的缺乏程度,及時給予補充。
(1)維生素K。
維生素K是脂溶性維生素,它參與人體凝血過程,如果人體缺乏維生素K,就等于缺乏凝血因子,容易出血,或出血難止。如果維生素K嚴重缺乏,嬰兒會出現(xiàn)臍帶殘端滲血不止、皮膚出現(xiàn)淤斑等癥狀,嚴重的會導致顱內出血,威脅生命。
人體自身不能合成維生素K,需要攝人含維生素K的食物然后在腸道合成。新生兒腸道內沒有幫助合成維生素K的細菌,再加上嬰兒通常只吃母乳,母乳雖然營養(yǎng)豐富,但維生素K含量偏低。純母乳喂養(yǎng)的嬰兒容易缺乏維生素K。
預防維生素K缺乏的方法包括:
①乳母多吃富含維生素K的食物,如豆油、裝菜等綠葉蔬菜。
②正常新生兒出生6小時后肌肉注射維生素K1 (5毫克)一次,或口服維生素K1 (服用量遵醫(yī)囑) 120 天。
③患有先天性肝膽疾病、慢性腹瀉的小兒應在醫(yī)生指導下補充維生素K。
④對于在孕期曾服用影響維生素K代謝藥物的產婦,在產前應補充適量的維生素K。
(2) 維生素D。
雖然新生兒出生時體內已儲存了一定量的維生素 D,但是如果不能夠在室外接受足夠的陽光,又不能通過食物攝人,新生兒可能出現(xiàn)維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癥和佝僂病。為防止此癥的內發(fā)生,應該從出生后半個月開始,為新生兒補充維生素D,每日4001U。
(3)維生素E。
一般新生兒不需要補充維生素E, 但早產兒需要補充, 每日30毫克就可滿足要求。
(4)維生素A。
在補充維生素D時,有的父母會為新生兒選用魚肝油制劑,即維生素AD劑。但選用時要掌握好計量,如果比例不合適,可能會發(fā)生維生素A過量,甚至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