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喂養成功的關鍵
最少6個月的母乳喂養,已漸漸成為現代產婦耳熟能詳的育兒常識,但是真正能達到這個目標的,統計結果卻并不理想。除去因特殊原因主動放棄之外,很多產婦的確是沒有足夠的奶來喂養嬰兒。分析這些缺奶的情況,絕大部分并不是因為產婦的生理功能無法實現正常哺乳,而是由于些錯誤的做法造成產婦缺奶。要實現成功的母乳喂養,必須注意以下幾個關鍵點。
1.三早:早喂養,早吮吸,早接觸
分娩后的前幾天,產婦因為身體虛弱或者產傷、剖宮產后的疼痛,或者母嬰被隔離,沒有及時開始喂奶。而分娩后,胎盤脫出,泌乳素就開始分泌,如果在一段時間內乳房沒有獲得吸吮的良性刺激,泌乳素的分泌又會慢慢下降,隨之乳汁的分泌就會減少。
2.按需喂養
新生兒哺乳應按需進行,沒有時間和次數限定。要掌握正確的喂奶方法,開始喂奶時間間隔要短,-般在30分鐘至1小時。母乳分泌有一個過程,一般量由少到多。為了能讓新生兒吃到更多的初乳,剛開始喂奶的時候產婦不宜嚴格限制新生兒吸食的時間和量,最好根據其需要喂養。隨著時間的推移,產婦再漸漸摸索嬰兒的吸食規律。
3.不要在下奶未暢時讓產婦飲用過多湯類
期在泌乳“機器”沒有充分啟動以前,很多產婦會在親人的關心下,短
時間內喝下很多豬蹄湯、鯽魚湯、雞湯等下奶的補湯。過量的營養物質和膠原蛋白的攝人,會使乳汁在乳管內變得濃稠難以流動,不但不容易及時排空,阻礙新生的乳汁,而且停滯的乳汁很容易感染細菌,造成急性乳腺炎。
期4.喂奶后要讓產婦及時排空余奶
有的產婦認為奶水存在乳房里,嬰兒這次吃不完還可以下次吃,這是-種錯誤的觀念。乳房的功能不像庫房而更像廠房,就像大量產品堆在廠房里只會影響生產一樣。乳房是個非常精妙的供需器官,嬰兒吸吮得越多,就是需要的越多,乳汁分泌的也就越多。排空乳房的動作類似于嬰兒的吸吮刺激,可促使乳汁分泌。每次充分哺乳后應擠凈乳房內的余奶,充分排空乳房,會有效刺激更多乳汁的分泌。
5.不要過早地混合喂養
有些產婦總擔心嬰兒吃不飽,“嬰兒總哭鬧,是不是奶不夠?”“怎么好
像吃不著了還要吃呢?”于是心軟的產婦往往采取了混合喂養,而嬰兒一旦習慣了奶瓶,就逐漸不愿意再吃產婦的奶,缺少吸吮的乳房很快就會減少乳計的分泌。所以,高級母嬰護理師應盡量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
6.樹立母乳喂養的信心
母乳喂養最大的障礙,不是年齡、不是肌體差異,更不可能是外界阻力,而是來自產婦內心的沮喪、嬌氣或脆弱。只有產婦的信心、無私和堅韌,才是乳汁源源不斷的根源。
7.做好母親乳房的護理
做好孕期和產后乳房保健工作,對保持母乳喂養也很重要,如果在哺乳過程中出現了諸如乳頭皸裂等情況而不能繼續喂養,時間長了乳汁的分泌也會慢慢變少。所以,在喂奶前或擠奶前護理師應用濕熱毛巾敷乳房,以利于嬰兒吸吮或者擠奶。有條件的,要給產婦做些按摩和撫觸,以保持乳房健康。切勿用酒精、肥皂等為乳頭“消毒”。
二、哺乳中母親的正確姿勢
1.哺喂姿勢應掌握的原則
(1)產婦體位舒適。
可采取不同姿勢,重要的是產婦應心情愉快,體位舒適,全身肌肉放松,有益于乳汁排出。
(2)母嬰必須緊密相貼。
無論怎樣抱嬰兒,喂哪時變兒的身體與產婦的身體應相貼,嬰兒的頭與雙府朝向乳房,嘴處于乳頭相同水平的位置。
(3)防止嬰兒鼻部受壓。
喂明全過程應保持嬰兒的頭和頸略微伸展,以免鼻都壓人乳房而影響呼吸,但也要防止要兒頭都與預部過度伸展,造成吞明困難。
(4)產婦手部姿勢正確。
,應將指和余下四指及手掌分別放在乳頭上方、下方,托起整個乳房電孔,除非在奶流過急、嬰兒有哈奶時,避免夾托乳房。因為這種手勢會反方向推乳察組織,阻邵嬰兒將大部分乳肇合人口中,不利子究外林龍會竇內的乳汁。
2.母乳喂養的正確姿勢圖解
對于產后前兒周的哺乳,可以采用兩種姿勢:握頭交叉環抱式和微欖球式(握頭腋下挽抱式)。當產婦對哺乳適應了,還可以采用扶展骨抱籃式或者扶腰臀側臥式的哺乳姿勢。要正確選擇好母乳喂養姿勢,主要靠反復的嘗試和練習。
(1)握頭交叉環抱式用手掌握住嬰兒的頭枕部,嬰兒面朝哺乳側乳房,小嘴正對乳頭( 如果母
親用右側乳房哺乳就用左手從下側握住嬰兒的頭枕部)。產婦手腕放在嬰兒的兩肩胛之間,大拇指和其余四指張開分別貼放在頭部兩側的耳后。同時將右手拇指和其余四指分別張開星“八”字形貼于右乳房外側使其成圓錐樣向前挺,大拇指放在乳頭、乳暈外上方嬰兒鼻尖接近乳房皮膚的部位,食指則放在乳圖8-3 握頭交叉環抱式頭、乳暈內下方嬰兒下巴接近乳房皮膚的區域。輕壓乳房使其形狀利于和嬰兒嘴部緊密相貼,然后就準備讓嬰兒的嘴與乳頭乳暈正確地銜接。
(2)橄欖球式(握頭腋下挽抱式) (圖8-4)。
這種哺乳姿勢特別適合于母親經歷剖宮產(可以避免嬰兒壓迫腹部手術切口)以及乳房很大、嬰兒太小、早產兒或者哺育雙胎的產婦選擇使用。就像在腋下夾持一一個橄欖球那樣,用上肢夾持嬰兒雙腿位于身側腋下(若用右側乳房哺乳則用右臂),嬰兒上身呈半坐臥位姿勢正對產婦胸前。用枕頭適當墊高嬰兒達乳頭水平。用右手掌托于嬰兒頭枕部負重,左手像交叉握頭環抱式那樣以拇指和其余四指張開呈“八”字形貼于右側乳頭乳暈的上、下方使其成圓錐樣向前挺。
(3)扶腰臀抱籃式。
這是傳統的哺乳姿勢,讓嬰兒的頭部依靠在母親樓抱側上肢屈曲的肘窩內,同側手指摟住嬰兒的腰臀或大腿上部。嬰兒側臥側肢體(如果以右側乳房哺乳,就是嬰兒的左側肢體)夾在產婦臂下大約平腰部。像交叉環
抱式那樣用母親的左手指(母親用右乳哺乳時)呈“八”字形扶托右側乳房。
這種姿勢是午夜或者需要休息(如k 30 )果產婦喜歡選擇這種休息方式,就會經常采用)時哺乳的最佳選擇。身體側臥,用枕頭墊在頭下。嬰兒側身與母親正面相對,母嬰腹部相貼。維持嬰兒嘴與母親乳頭處在同一平面。為了保證母嬰緊密相貼,還要用一個小枕頭墊在嬰兒后背部。
3.正確的嘴乳銜接
要保證母乳喂養順利成功,產婦還必須學習掌握正確的母乳喂養技巧正 確的嘴乳銜接方法。有些母嬰哺乳很順利,而有些母嬰則需要經歷許多次實踐練習。
(1)使嬰兒頭部轉向乳頭。
如果嬰兒把頭移開了,產婦應用手輕輕地撫握其頰部,使嬰兒頭部靠近產婦乳房。本能的吸吮反射會使其將頭部轉向母親乳頭(不要擠壓嬰兒雙頰使其張開嘴,這樣會使嬰兒產生吸吮方向錯覺甚至引起黏膜損傷)。一旦嬰兒領會了正確的嘴乳銜接技巧,有時母乳的氣味也能引導其將頭轉向產婦的乳頭。
(2)用乳頭撓弄嬰兒的嘴唇。
當母嬰都處在感覺舒適的體位時,產婦就可以用乳頭輕輕撫弄要兒的嘴唇,等嬰兒的嘴完全張開一就像打呵欠那樣大大地張開為止。 有些母乳喂養專家建議直接用乳頭對準要兒鼻子撫摩,然后逐漸向下移到嬰兒上唇骷膜,逐步誘導嬰兒張大嘴銜接乳頭。這樣可以避免哺乳時嬰兒吸吮自己的下唇。如果嬰兒始終不肯張大嘴,那么可以擠點初乳(稍后就是成熟乳了)涂放到嬰兒唇部,鼓勵嬰兒張開嘴銜接乳頭。
(3)嘴乳銜接的技巧。
一旦嬰兒張大嘴, 就把嬰兒向母親靠近。產婦不要將自己的乳房接近嬰兒的小嘴,更不要將嬰兒的頭部推向乳房。正確的方法應該是產婦保持背腰部伸直而將嬰兒的頭部靠近乳房。產婦不可以將自己的乳頭直接塞到嬰兒還沒有張開的小嘴里。
為了很好地啟動乳房排出母乳,嬰兒牙槽突上的齦緣組織應該壓向乳暈及其下面的乳竇。僅在乳頭上吸吮只能讓嬰兒挨餓(因為乳竇內貯存的乳汁沒有得到擠壓和排空會影響乳腺泡細胞的泌乳功能),還會導致母親乳頭疼痛甚至乳頭皸裂。同時還要分辨清楚嬰兒是不是用嘴貼在非乳頭區域就開始全神貫注地吸吮了。嬰兒的嘴應完全環繞產婦的乳頭和乳暈(乳頭周圍著色很深的地方)。
嬰兒張大嘴正確銜接乳頭前,可能要經過好幾次努力。請記住:在嬰兒正確銜接乳頭吸奶前,母親要始終堅持用正確的母乳喂養姿勢將嬰兒抱在乳房前,不能很快就把嬰兒抱離乳房。
(4)嘴乳銜接的檢查。嬰兒下巴和鼻子尖接觸乳房時就是銜接乳頭的正確姿勢。只要嬰兒吸奶時產婦的乳頭有被吸拉向嬰兒方向的感覺,就說明上、下牙槽突上眼緣組織正壓在乳暈上。嬰兒正確銜接乳頭的表現應該是嘴唇向外凸出(就像魚嘴一樣)而不是向口腔內回縮。
還要檢查嬰兒有沒有吸吮自圖8-7啟動嘴乳正確銜接的技巧己的下唇(新生兒喜歡吸吮任何地萬)或看古頭(因為母末的乳頭沒有按要求放在舌頭上面,而是放在舌頭下面)。產婦牽拉嬰兒的下唇就能檢查出嬰兒是否在吸吮下唇和舌頭。如果嬰兒吸吮舌頭,產婦要用手指終止吸吮,并移開乳頭,再重新街接。如果嬰兒正在吸吮下唇就輕輕地把下唇撥開。
吸吮、吸乳(或吸奶)雖
然只有細微的差別,但對母乳喂養,嘴乳銜接:嬰兒銜接奶頭吸奶養的成功與否卻會產生很大影響。要明確嬰兒是在正確地吸奶(即從母親乳房吸取母乳)而不是在無效地吸吮乳頭(只是用上下牙槽突上的齦緣組織擠壓母親的乳頭而未吸出母乳),母親就要細心觀察嬰兒是否有持續強有力的吸奶一吞咽一-呼吸的節律性運動。一旦嬰兒頰部、下巴、耳部出現節律性的協調動作,隨后母親就能體驗到乳汁從乳頭流出的感覺并聽到嬰兒的吞咽聲(或者間斷的嗆咳聲),有節奏地連貫出現這些現象就說明嬰兒正在吸奶。
如果嬰兒銜接乳頭的姿勢正確,哺乳時乳頭是不會疼痛的( 當然產婦有乳頭皸裂或乳房感染的情況除外)。如果產婦授乳時覺得乳頭疼痛,很可能是嬰兒正在咀嚼乳頭。這時就要將嬰兒的嘴從乳頭移開,再重新讓嬰兒銜接乳頭。如果聽到的是與唇部動作一致的吸吮聲, 說明嬰兒街接乳頭的姿勢也不正確。
給嬰兒留點兒呼吸空間。嬰兒銜接乳頭后,如果乳房組織阻塞了嬰兒的鼻孔,產婦用手指輕輕地向下壓迫乳房表面組織就能讓嬰兒呼吸暢通。輕輕抬高嬰兒也能提供點兒呼吸空間,但是產婦的這些動作不能讓嬰兒好不容易才正確銜接好的乳頭松開。
(5)終止嬰兒吸吮。
如果嬰兒吸奶完畢但仍不肯松開銜在乳頭上的嘴,唐突拉開會導致乳頭損傷。首先應該終止嬰兒的吸吮,產婦終止嬰兒吸吮的方法就是用手指小心地插人嬰兒的口角讓少量空氣進人,并迅速敏捷地將手指放人上、下牙槽突上齦緣組織之間,直到嬰兒松開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