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后抑郁癥,以防危險發生。
1.產后抑郁癥的原因
由于產后體內激素的劇烈變化,分娩的疲勞和痛苦,產后對孩子的擔心,生活環境、家庭關系的變化等因素,使一些產婦產生不同程度的心理變化,嚴重者可發展為產后抑郁癥。引起產后抑郁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產后抑郁癥與體內激素水平的變化有關。較低的血漿催乳素水平和較高的孕激素水平,預示女性在產后6~10周容易有抑郁的情況發生。母乳喂養的產婦,催乳素水平較高,故不易患抑郁癥。年齡與血漿皮質醇和催乳素水平有明顯相關性,即高齡產婦易發生產后抑郁癥。此外,產后抑郁癥與甲狀腺功能低下也有關。
(2)心理因素。以自我為中心、敏感、情緒不穩定、好強求勝、固執、社會能力不強、與人相處不融洽和性格內向等個性特征的產婦更容易患產后抑郁癥。
(3)身體因素。對分娩的心理準備不充分、分娩帶來的疼痛與不適使身體和心理應激增強,難產、手術產等產時并發癥也是產后抑郁癥不可忽視的誘因。
(4)遺傳因素。有家族精神病遺傳史的產婦較一般產婦更容易患此類疾病。
(5)其他社會因素。不良的分娩結局如死胎、死產、畸形兒或分娩前后的應激生活事件如失業、夫妻分離、親人病喪、家庭不和睦等以及住房困難、經濟條件差等都是引發產后抑郁的因素。
2.產后抑郁癥的表現
產后抑郁是一種非常普遍的病癥,據專家估計大約有50% .90%的產婦會患不同程度的產后抑郁癥,尤其是那些以往有精神病史的產婦,在分娩后原有的不良情緒體驗加重,出現身體不適、情緒不穩、易發脾氣、睡眠不安等。這些輕微的癥狀,可以通過心理調整慢慢得以恢復。
但是如果癥狀比較嚴重,甚至干擾到日常生活、無法照看嬰兒,如感覺極度疲倦和嚴重失眠,感到絕望和無助,感到失落、沒有動力,對自己和家庭失去興趣,有想要傷害要兒的沖動,有的還有自殺傾向,就一定要找心理專家進行咨詢和治療,如果不及時干預,就有可能發展為產后精神病。
3.產后抑郁癥的防治
產后數天,產婦的身體和心理都處于特殊階段,應特別重視此期的身心保健。可在孕晚期用心理評定量表測試產婦的抑郁狀態,對具有抑郁傾向的產婦,特別是孕晚期易激怒、情緒明顯不穩定者實施孕期心理干預,這一措施可明顯降低產后抑郁癥的發生率。
(1)首先應向孕婦提供與分娩有關的知識,幫助孕婦了解分娩的過程,并教其一些分娩過程中的放松技巧,以減輕孕婦分娩過程中的緊張、恐懼心理。
(2)應根據孕婦的個性心理特征,給予相應的心理指導。
(3)還應發揮社會支持系統、家庭尤其是丈夫的關愛和協調作用,改善夫妻、婆媳關系,努力為產婦營造一個溫馨的生活環境。
總而言之,產后不僅要給產婦補充營養和保證充分休息,還要給予更多的情感支持和關懷,以促使其早日康復。在做好產褥期心理保健的同時,產婦要注意休息和營養,盡快恢復體力,同時保持良好的心態,防止不正常心理的發生和發展。丈夫及家人也要理解和關心產婦的心理特點和變化,幫助其克服產后的低落情緒,在生活上給予無微不至的照顧,精神上給予更多的關愛。